多年來,智能家居入口之爭從未停止過。有人說,智能電視是智能家居的入口,有人說,智能音箱是智能家居的入口,也有人說,智能鎖才是智能家居的入口……
但無論怎么爭,智能鎖至少是智能家居的物理入口,且是一個高頻次使用,且事關用戶生命與財產安全的智能家居單品。再加上智能鎖在國內的普及率非常低,未來的增長空間巨大,因此引來了家電、安防、IT、通訊等各行各業巨頭紛紛搶灘,都想在智能鎖市場分得一杯羹。
據全國鎖具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涉及智能鎖生產與銷售的品牌已超過3500個,可見大家都非常看好智能鎖行業未來的市場。但目前,市場需求量遠遠低於全行業的產量,有點僧多粥少的感覺。
所以,惡意低價競爭成了不少企業的救命稻草。就目前來看,出廠價在99-200元之間的智能鎖比比皆是,零售價兩三百的也比比皆是。有廠家透露,一把出廠價在199元的智能鎖,自己至少還有十幾塊錢的利潤,目的就是為了薄利多銷。
而在某些電商平台上,售價在兩三百元的智能鎖同樣非常多。售價低是不管售後的,安裝由用戶自己解決,要么自己裝、要么找一個鎖匠或安裝師傅裝,一旦智能鎖出現故障,商家便把鍋甩給安裝人員,說智能鎖問題出現在安裝上,因為安裝不到位所以智能鎖不能正常工作,與產品質量無關。
由此可見,廉價的智能鎖因為利潤低,所以商家不想去賠錢做售後。一把零售價300元的智能鎖,本來就沒賺到少錢,所以商家是不會賠錢去做售後的。但智能鎖老出問題也不行,因此有的商家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多注冊幾個品牌,孩子多了好打架,這個品牌做臭了,立馬換一個繼續做,只要自己掙到錢就行,還管什么消費者的權益。
可以說,中國現在的智能鎖行業已進入了“價格戰”的漩渦,特別是一些小品牌、小企業、小作坊,更是樂此不彼地打價格戰,因為它們除了價格,已沒有別的優勢。
再比如惡意抄襲,針對行業裏愛抄襲,喜歡搞拿來主義。真正做創新、做原創的企業是非常不容易的,從外觀設計開始就要投入。僅外觀設計這一塊,少的也在兩三萬左右,好一點至少在10萬以上,所以原創是需要付出金錢成本的,還不算結構上、功能上的創新;再加上開模、小批量試驗、到檢測等需要長時間的檢驗,這對一些小企業來說,他們不願付出這樣的時間成本。
所以,很多只為掙快錢,或者抱著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心態的企業,他們根本就沒有長遠發展的考慮和打算,只要有錢賺,他們就進來,如果賺不到錢,他們就會選擇離開。因此,他們不願花費巨資去設計、開發一款屬於自己的原創智能鎖產品。對於他們來說,拿著皮尺去模仿、抄襲,不僅省了很多成本,也省了很多時間。至少省去了研發、設計,以及研發人員工資的成本;
在時間方面,原創廠家至少要五六個月才能研發出一把合格的智能鎖產品,那些只為賺快錢而抄襲、模仿的小企業,做出一款新產品最多一個月就可以上市,而且價格比原創廠家還要低,在價格上更具優勢。所以,這不僅侵犯了原創廠家的專利權、著作權等合法權益,而且還擾亂了市場秩序。
為何在中國,抄襲、侵權之風總是屢禁不止?因為,對於抄襲的廠家來說,違法成本太低,所以他們可以肆無忌憚地去抄襲、去侵權;而對於原創廠家來說,維權成本又太高,而且需要時間去收集證據,整個維權過程是一個漫長的時間消耗,所以大多廠家只好選擇睜只眼閉只眼;
此外,雖然說是抄來或是模仿的,但是只要做一些改動,就很難判定是侵權。所以,很多原創企業雖然對這種抄襲行為恨之入骨,卻拿他們沒辦法。
而在這樣的背景下,催生了這么一個行業現象:三四家小企業為了擺脫產品單一的窘境,會聯合起來,看市場上誰家的產品好看,誰家的產品賣得好,就抄過來,一家出錢開一款產品的模具,如果是四家企業的話,就相當於開了四款產品的模具,然後這四家企業共用這四套模具,最後這幾家企業就相當於每家企業都擁有了四款產品。
從這個小小的例子就可以看出,智能鎖行業抄襲、模仿、同質化的現象有多嚴重。其實,最可怕的不是抄襲和模仿這種行為,可怕的是這些企業只抄到別人的外觀,而抄不到別人產品的精髓,所以抄得四不像,不倫不類,更可怕的是產品穩定性、質量都得不到保障,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透支了行業的信用。
那問題來了,智能鎖真的已進入百元時代了嗎?兩三百的智能鎖在穩定性、品質、安全性等方面真的達到預期了嗎?低價的智能鎖真的贏得用戶的信賴了嗎?其實,同質化和價格戰很容易給用戶留下這樣的印象:兩把看起來差不多的智能鎖,憑什么有的賣一兩千、好幾千,而有的只賣兩三百。這就誤導了很多不明真相的用戶。
其實,無論是價格戰也好,抄襲也罷,對企業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首先,對於企業自身而言,惡意的低價競爭或是抄襲、模仿並沒有什么好處。辛辛苦苦的幹一年到頭,發現自己的利潤非常薄,甚至不如白菜利潤高,最重要的是還被標上了“抄襲”的標簽。
其次,對於同行而言,惡意的低價競爭及抄襲透支的是整個行業的信用。抄來的智能鎖或是低價的智能鎖,會以犧牲品質作為代價,因此會給用戶帶來極大的不便和安全隱患,從而透支了整個行業的信用,讓用戶對智能鎖行業失去信任。
其實,在中國很多領域都是從借鑒和模仿開始的,比如現在已是國家名片的高鐵,最初也是從技術引進到消化,再到自主創新,如今甚至有的指標超過了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
在智能鎖行業,從90年代的酒店鎖開始,再到後來的家用智能鎖,中國很多智能鎖企業也是從模仿和借鑒韓國產品開始的,但很多企業從借鑒、模仿中,消化了最新技術,再通過自主創新,有的企業在品質、功能、創新等方面已不亞於韓國品牌,甚至超越了韓國品牌。
但話又說回來,一個企業要長遠發展,長期立足於市場,並始終處於不敗之地的話,抄襲肯定不是長久之計。只有堅持自主創新、堅持自我特色,並將產品品質和服務做好,才能得到市場和用戶的肯定。且隨著消費的升級,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也會越來越理性。畢竟在他們心中也有一杆秤,一把智能鎖賣出白菜價,比機械鎖還便宜,相信誰也不會拿自己的生命及財產安全開玩笑。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