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國十大芯片狂熱城市!給錢、給房、給戶口,政策誰更猛?




縱觀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自新世紀以來浩浩湯湯的發展脈絡,不難發現,除了半導體巨頭和創企的市場割據與紛爭外,國家和地方的產業扶持政策作為整個產業背後無形的推手,亦是一把鋒利的劍。


這場風起雲湧的產業大戰從點燃至今,我們不管從哪個角度梳理它的發展脈絡,始終都有一個繞不開的節點,它的出現正式為我國整個集成電路(IC)產業的發展開墾了一片黑土地。


故事要從2014年說起。這一年,國務院印發《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為國內IC產業描繪了一幅橫跨15年的發展宏圖。


在宏圖一隅,是我國IC產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正逐步縮小,全行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速超20%。移動智能終端、網絡通信、雲計算、物聯網等重點領域IC設計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而即將到來的2020年,便是這般景象的驗收年,亦是綱要的關鍵性節點。產業變革的戰鼓已率先敲響,自2014年起,全國多地相繼跟進政策,北京、武漢、珠海等城市相繼出台IC產業相關政策,掀起了一股半導體市場的創業創新熱潮。


例如,上海和無錫兩地經過多年的產業積累和發展,開始湧現出IC設計、制造、封測等企業,成為產業落地的重要橋梁。在產業落地上,兩地亦通過產業政策“大打出手”,以IC產業生態、補貼和基金等相關政策搶人才、搶公司入駐、搶投資資源……


尤其是深圳、無錫、西安和成都等城市,為了引進人才和重大IC項目,在房屋和戶口的相關補貼上下足了血本。


在這一波政策輸出下,全國多地的IC產業扶持初見成效,開始嘗到了甜頭。其中,2018年上海IC產業的銷售規模達1450億元,約占全國的五分之一。


那么,在這場龐大的IC政策之戰中,全國各地的IC產業又迎來哪些千載難逢的新機遇?各地政府又是如何因地制宜地制定產業政策,在這場國外科技競賽局勢緊張,國內適者生存的賽道中,進一步延續著我國IC產業的革新與演變?


智東西透過這場已延續五載的地方IC產業政策之戰,試圖從中厘清我國各地政策的打法與格局,並以此剖析,它們將如何把我國IC產業拉上國際化競爭賽道中。


一、設計業成我國IC產業發展重要驅動力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國IC產業發展的重點已從封測業逐漸轉向設計業。


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IC產業已形成IC設計、晶圓制造和封裝測試三業並舉發展較為完善的產業鏈,但三業結構極不平衡,銷售收入規模占比分別為28.8%、23.2%和48%,以封測業為重。


我國IC三業結構的天秤直到2018年才趨於合理,尤其是設計業。去年,我國IC設計業銷售收入規模占比提升至38.6%,產業高端技術實力大大增強。此外,晶圓業和封測業的規模占比分別為27.8%和33.6%。


從產業營收方面看,2018年我國IC產業銷售收入為6532億元,其中設計業為2519.3億元、封測業為2193.9億元、晶圓業為1818.2億元。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於燮康認為,我國IC產業結構已從最初的“小設計-小制造-大封測”逐漸向“大設計、中制造、中封測”轉變,並逐步走向高端化發展。


設計業已經成為多地IC政策競爭的焦點。今年11月,在剛剛落下帷幕的IC行業盛會ICCAD 2019中,清華微電子所所長、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IC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教授,向大家拋出了2019年中國IC設計業規模最大的十大城市排行榜。



深圳、上海和北京依然坐擁著我國IC設計業規模前三甲,與無錫、杭州和西安成為銷售額突破100億人民幣關卡的六大城市。


如果說一顆芯片的制造就像蓋房子,那么芯片設計環節就如同房子的設計圖紙。


人們在設計中需要對整個房屋的采光、通風、布局和房梁構造等多個部分進行精心考量與規劃,就好比設計師對整個芯片電路布局、繞線、能耗和功率等多個要素進行設計,讓芯片在運行時獲得最佳性能效果。


一定程度上來說,IC設計業的水平從側面反映了整個IC產業鏈所處的技術門檻,也意味著產業天花板的上限。


設計業已然成為我國IC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濃縮著我國半導體產業近年來風起雲湧的創新與變革。


二、十大城市IC政策之戰

智東西經過深入調查,發現以下10大城市不僅是我國IC產業發展最快、最集中的城市,同時它們在過去不斷推陳出新的政策規定,也對國內IC產業星星之火的燎原具有不可小覷的研究價值。

我們對這十大城市曆年來所推行的重要IC產業政策進行深入分析,從中看清地方政策到底是如何吸引人才、資本,一步步推動產業的發展與落地。



雖然每座城市IC產業競爭的側重點都各具特色,但始終離不開對人才、技術、補貼和產業集群等方面的爭奪。


在產業集群方面,長江角地區以上海和無錫為代表,都力圖規劃打造IC產業集群。其中,上海在2015年成立了目標規模500億人民幣的IC產業基金,重點投資在IC制造和裝備領域。


在技術創新方面,則有北京和杭州在進一步加強對IC設計創新的投資力度。此外,成都明顯著重對IC相關企業的引進,深圳則從產業鏈到核心技術等方面,全方位布局IC產業發展。


1、深圳:建成IC產業集群,提升高端芯片設計水平

提到我國的IC設計業,深圳無疑是其中最受矚目的一座重要城市。

今年5月,深圳出台了《深圳市進一步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3年)》,提出到2023年,實現深圳市IC行業銷售收入突破2000億元的行動目標,其中設計業銷售收入突破1600億元,制造業及相關環節銷售收入達到400億元。

在資金方面,深圳市政府通過引導基金設立集成電路子基金,目標規模達500億元,首期100億元,並引導和鼓勵天使基金和風險投資基金投資IC企業。


隨著雲計算和大數據的發展趨勢,深圳還計劃以龍頭企業為載體,布局可用於數據中心和服務器的高性能CPU、GPU和FPGA等高端通用芯片的研發。


深圳還將利用自身IC設計業龍頭的優勢,著重提升高端芯片設計的技術水平,加強對5G通信、AI、物聯網和汽車電子等領域的芯片研發力度。


同時,深圳為了保障重大IC項目的落地,還進一步優化產業落地供應機制。不僅規劃要新建一批IC產業的相關基地和園區,還將創新型產業用房優先供給IC企業。


2、上海:重點規劃產業集群建設

作為國內重要的對外開放窗口,上海對產業發展的嗅覺十分靈敏,始終走在發展先鋒陣營。

2017年,上海市政府推出《關於本市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幹政策》,欲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IC產業集群和創新源。


為加大對IC先進生產線建設和裝備材料業的支持,上海早在2015年建立了500億人民幣的IC產業基金,主要面向設計業、裝備材料業和制造業。


同年,上海發布《上海市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專項支持實施細則》,其中對加快推進IC產業創新轉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提升產業能級設立專項支持資金,對IC和電子信息制造業領域的重點項目支持額度不超過800萬元。


去年6月,上海IC產業投資基金董事長沈偉表示,投資基金在未來將加快對汽車芯片、智能移動芯片、物聯網芯片、AI存儲器芯片、安全芯片以及智能儲存器芯片等高端芯片的投資,加快芯片研發和生產。


3、北京:打造具國際影響力的IC創新基地


作為國內技術、資金和人才等資源都較為豐富的城市,北京的IC產業政策也充分地利用了這些優勢。


早在2014年,北京市政府設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股權投資母基金,基金總規模為300億元。目前,該基金主要用於投資制造和裝備、設計和封測兩大領域的子基金。


隨後一年,北京市政府頒布《〈中國制造2025〉北京行動綱要》,組織實施包括IC、新能源智能汽車和自主可控信息系統等在內的八個專項,帶動相關企業實現重點領域突破。


在IC專項領域,北京以滿足移動、泛在的智能終端產品對芯片小型化、微型化的需求為方向,聚焦存儲器、移動通信、GPU和CPU等芯片,加快14nm制程工藝的研發和生產線建設。


隨著政策的不斷推行與落實,2017年,北京市進而頒布《北京市加快科技創新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指導意見》,並提出IC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到2020年,北京要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IC產業技術創新基地,重點領域設計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4、無錫:重點扶持中小型IC企業


無錫IC產業的建設和發展早在上世紀80年代起就已緩緩展開,因此在如今IC產業的又一輪發展熱潮中,優勢也較為明顯。


2016年,無錫市政府發布了《無錫市加快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政策意見》,重點聚焦和培育若幹個國內外知名的IC龍頭企業,扶持一批“專、精、特、新”的中小型IC企業。


該政策提出,無錫力爭在“十三五(2016年-2020年)”期間,實現IC產業產值超1000億元的目標。其中,設計業產值要達120億元、制造業250億元、封測業350億、配套支撐300億。


基金方面,無錫設立了總規模200億元的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首期募集50億元,主要用於IC產業鏈重大項目的引進,推動無錫重點企業產能水平的提升。


除了設立基金外,無錫市政府還將為全市IC產業的發展提供每年1億元的扶持資金。


隨著扶持力度繼續加碼,2018年,無錫市政府頒布《無錫市關於進一步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政策意見 (2018-2020)》,提出將重點支持和鼓勵物聯網、計算機、網絡通信和汽車電子等領域的芯片設計與開發。


在制程方面,無錫還支持12英寸及以上先進生產線和8英寸特色專用工藝生產線的建設。


無錫在人才引進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尤其在住房待遇上,在無錫買房的IC產業領軍人才,經認定將享受30萬元的安家補貼。


與之相對的落戶政策,無錫規定,對經認定的新設總部企業,將根據實收資本和對市級經濟的貢獻情況,給予不超過1000萬元的一次性落戶獎勵。



5、杭州:優先發展IC設計業,建設IC產業園


雖然杭州的IC產業已成為市電子信息產業的支撐產業,並擁有較為龍頭的IC設計企業,IC產業鏈發展也較為完整,但卻錯過了IC產業黃金十年的發展機遇。


為了搶占IC產業發展的戰略制高點,杭州市政府在2017年頒布了《杭州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規劃》,力爭到2020年年底,杭州IC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實現500億元目標,實現全市芯片設計業營收達200億元、制造業200億元、封測與材料業為100億元。


在企業培養方面,杭州市還計劃在2020年年底前,培育3至5家主營業務收入超50億元的企業、超過5至8家企業超10億元、30家以上企業超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市的IC產業發展路徑較為明確,一是優先發展IC設計業;二是選擇有基礎的IC制造領域,加大對MEMS、汽車電子和MRAM等特色工藝的研發力度;三是有選擇地發展配套的裝備與封裝產業。


此外,杭州市政府還設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將重點用於IC的設計研發、生產和封裝等重點項目的資助和獎勵。



6、西安:建設IC設計產業園,依托重點項目實現產業突破


近年來,西安IC設計業的發展以後來居上者的姿態不斷上遊,尤其是2017年,西安IC設計業規模達到77.2億元,同比增長111.2%。但西安的整體IC產業發展,依然存在本土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產業鏈企業相互配套率低等問題。


2018年,西安市政府頒布《西安市光電芯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規劃》,以三年為規劃,計劃在2021年實現IC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的目標。其中,設計業產值超100億元,制造業產值超500億元。


在發展路徑上,西安的政策打法與杭州相似。但西安的IC產業發展可分為四方面,一是優先發展IC設計業;二是著力引進和發展晶圓代工業;三是進一步提升封裝測試業優勢;四是依托重點項目突破支撐業。


西安還通過依托移動通信、存儲器、北鬥導航、新能源和汽車電子,以及其他新興領域的重點布局和發展,以實現IC產業相關市場的技術突破。


西安的房產政策主要體現在IC生產建築的投入上。據了解,截至今年5月,西安已擁有16個IC相關的重點建設項目。


例如,總投資450億元建設的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存儲芯片二期項目,建築面積約52.9萬平方米;總投資14.3億元的華為西安(二期)項目,將建設一個承載技術研發等配套齊全的大型產業基地。



7、成都:主打化合物半導體產業鏈,建設全國重要芯片生產基地


在我國中西部地區的IC產業發展浪潮中,成都一直走在陣營前列,其IC設計、制造和封測,以及材料業多方發展,都已形成較為完成的產業鏈。


為推進IC產業的加速發展,2018年,成都市相繼發布《進一步支持集成電路產業項目加快發展若幹政策措施》、《支持集成電路設計業加快發展的若幹政策》,對當地的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和設備材料等企業和科研機構給予支持,涵蓋人才、技術、科研和金融等全方位領域。


今年5月,成都市政府再度頒布《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針對IC產業提出,成都要以打造中國“芯”高地為發展重點,提升設計能力,積極打造化合物半導體產業鏈,建設全國重要的芯片生產基地。


其中,成都將計劃打造國內領先化合物半導體產業鏈,構建基於射頻微波、功率等特色領域的化合物半導體產業鏈,同時研發量產5G中高頻芯片、器件,超前布局太赫茲芯片。


而在人才方面,成都也計劃對引進的IC產業人才給予住房、安家落戶、醫療保障、子女就學、補貼獎勵、創業扶持等多方面支持。




8、珠海:打造國家級IC高端設計基地


經過長期建設,珠海的IC設計業已打下較為良好的發展基礎。但不足的是,其智能終端產品和系統集成企業仍缺乏發展動力。

2015年,珠海市政府發布《進一步促進我市軟件和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發展的意見》,提出珠海為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實行產業鏈招商,進一步完善設計產業鏈和配套產業。


隨著珠海IC產業逐漸發展,珠海市政府於2017年再次推出《珠海市信息產業發展規劃》,規劃了珠海2017年至2021年的信息產業發展規劃。


其中,該規劃指出,到2021年,珠海要實現IC設計業收入超百億,年均增長30%的發展目標。


與此同時,珠海將重點發展高端設計業,發展面向雲計算、物聯網、智能硬件等新興應用以及工業、金融、電力等重點行業應用的芯片,建設國家級IC高端設計基地。


此外,該地還計劃合理布局引進封裝測試、晶圓制造、材料設備等其他產業鏈環節,發展以設計為主導的產業集群。



9、武漢:形成以芯片設計為引領的IC產業鏈


五年前,武漢的IC產業雖然已形成“上遊材料—設計—制造—封裝測試—下遊應用”的全產業鏈基礎,但與發展第一發展的北京、上海和深圳相比,仍有較大的上升空間。


2014年,武漢市政府發布《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關於進一步加快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的若幹政策(試行)》,著重關注IC(含MEMS)設計產業的發展,並制定了多項補貼條例。


對參加多項目晶圓(MPW)項目和購買光罩(MASK)等IC設計企業,武漢均制定了一定比例的費用補貼,並針對180nm和90nm兩種制程工藝的研發制定相關費用補貼。


隨著政策推進和落實,武漢市政府在今年11月頒布《武漢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武漢將重點發展存儲芯片、光通信芯片和衛星導航芯片,以芯片設計為引領、芯片制造為核心、封裝測試為配套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力爭IC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在2022年達1000億元以上的發展目標。



10、南京:打造IC產業地標,三方面聚集產業人才


近年來,南京通過當地的人才資源和產業資源等優勢,逐漸聚集了超170家IC相關企業,覆蓋設計、制造、封測和材料等多個領域。


2017年,南京市政府頒發《南京市“十三五”工業和信息化發展規劃》。在IC產業方面,提出到2020年,南京IC產業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力爭達到1000億元的發展目標。


隨著南京IC產業發展,今年2月,南京市政府頒發《南京市打造集成電路產業地標行動計劃》,提出以打造IC產業地標為主線,大力發展面向工業互聯網、AI、5G通信等產業的高端芯片設計、先進晶圓制造和設備制造等。


該政策深化產業與資本融合,將引導設立300至500億元規模的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重點投資制造、設計、封測、材料和設備等領域,進一步鼓勵產業的整合與創新。


在人才方面,南京較為明確地提出三個層面的產業創新人才集聚方法,分別為引進拔尖人才、留住中高端人才、培養緊缺適用型人才,以充分利用人才資源。



三、十地IC產業政策戰事交鋒點


從這十大城市的IC產業政策梳理中不難看出,各地的產業政策基本都是在原有的產業基礎和政策上,更加地細化與聚焦。

另外,我們也發現各大城市的產業政策在不同維度上存在的幾個共同點。


例如在時間維度上,北京、無錫、杭州和南京等城市,都將IC產業發展作為國家“十三五”期間重點發展的產業;


在產業鏈上,幾乎所有的城市都將設計業作為整個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研發重點也逐漸向高端芯片領域轉移。


與此同時,各大城市的產業競爭明顯加劇,撥開層層扶持政策蜂擁而至的背後,我們也較為清晰地看到這十大城市之間戰略交鋒的關鍵所在。


這些城市IC政策的戰略交鋒點可以歸結為四個方面,分別為投融資政策、人才政策、研發政策和流片政策。




1、投融資政策:設立投資基金畫蛋糕,最高500億人民幣



在投融資政策方面,深圳、上海、北京和無錫都設立了不同規模的產業投資基金。其中,基金規模最高的是深圳和上海,都為500億人民幣。


不同的是,深圳政府引導和鼓勵天使基金和風險投資基金投資IC產業,制定了投資基金首期為100億人民幣。


上海雖未制定首期募資金額,但該基金將主要投資於制造和裝備行業。同時,對於IC領域的一般項目,上海將提供不超過200萬元的支持額度,對重點項目則不超過800萬元。


其次,北京在2014年設立了總規模為300億人民幣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股權投資母基金。但該基金的投資范圍比上海的更廣一些,主要用來投資制造和裝備、設計和封測這兩支子基金。


最後則是無錫。無錫的投資基金總規模是200億元,首期募集規模50億元。其中,財政引導資金占比20%。


無錫的基金主要用來引進IC重大投資項目,以推動重點企業產能水平的提升,鼓勵兼並重組。


實際上,杭州市政策中也制定設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用於設計研發、生產、封裝等項目的資助和獎勵,但總規模未曾過多透露。



2、人才政策:各類獎補“大禮包”,加強產學結合




縱觀十大城市的IC產業人才政策,其實都大同小異,主要是培養和引進人才,或是給予優秀人才住房、工作、醫療和子女就學等補貼。


例如,珠海對列入市重點企業目錄的IC企業,其新引進的人才可享受每月300至1000元的住房補貼;武漢對企業新增人員給予每人3000元的培訓補貼。


此外,這些城市還通過產學結合的方式,如鼓勵高校設立IC相關專業、支持建設微電子學科,以及建立微電子學院和培訓體系等方式,從高校層面開始著重培養產業人才。


其中,西安建立了專業的人才培訓基地,通過國家級微電子師范學院和高校間的合作,策劃了一條操作實訓生產線,以培養產業所需的實用性、工程化人才。


與其他城市略有些不同的是,南京的產業人才政策則十分清晰且較有針對性地主要分為三個層面。


一是引進拔尖人才,圍繞高性能基礎芯片、射頻、光電和AI等重點領域,制定IC頂尖人才地圖;


二是留住中高端人才,在本地讀書(微電子專業)就業(IC相關)的IC人才、引進年薪收入在30萬元至50萬元的技術管理中層等人員給予不同比例和方式的獎補;


三是培養緊缺適用型人才,如成立產學融合的 “南京集成電路產業創新學院” ,瞄准產業高端領域和企業發展的迫切需求,建設一流國際化和產業化的人才培育“南京高地”。


3、研發政策:向高端芯片轉移,青睞IP、EDA購買及研發


中國十大芯片狂熱城市!給錢、給房、給戶口,政策誰更猛?


不難看出,這十大城市的研發政策重點大都放在了高端芯片上,這也表明了我國的IC產業結構逐漸邁入高端制造的門檻。


如無錫每年將重點支持10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市場前景好的優秀IC產業項目,按照項目已投入的10%給予支持,最高不超過300萬元,進一步推進產業相關技術和高端產品的研發。


除此之外,大部分地方政府也更加注重對芯片IP和EDA工具的投入和補貼。


在IP方面,上海、無錫、杭州、成都和武漢都支持對購買和儲備IP的企業給予一定獎補。例如,杭州對購買IP開展高端芯片、先進或特色工藝研發的IC企業,基於其購買IP直接費用的30%、最高不超過200萬元的補助。


在EDA工具方面,則有深圳、珠海和南京對企業使用和研發EDA工具進行獎補。例如,深圳對購買EDA設計工具軟件的企業,按費用20%基於補助,年度總額不超過300萬元。


另一方面,如北京等地方政府也加大產業鏈上下遊資源的整合,推進國家級和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台的建設,以給當地IC產業的發展提供完整的技術和服務。


4、流片政策:部分地區以工藝制程作為流片補貼標准


中國十大芯片狂熱城市!給錢、給房、給戶口,政策誰更猛?


“流片”指工廠像流水線一樣通過一系列工藝步驟制造芯片,而成功流片則是一家企業芯片能夠進行大批量生產的重要依據,亦是芯片研發過程中的重要一個環節。


通過各地方政策可以看出,這十大城市對能經過多項目晶圓(MPW)和全掩模流片的IC設計企業都制定了較高的研發支持。


如北京對利用當地生產線開展工程產品首輪流片的IC設計企業,按該款產品掩膜版制作費用的60%,或首輪流片費用的30%給予研發支持。


相比北京,深圳對流片研發的支持力度更大。該地政策表明,對使用多項目晶圓(MPW)流片進行研發和首次完成全掩膜工程產品流片的企業,分別給予直接流片費用最高70%(年度總額不超過300萬元)、流片費用最高50%(年度總額不超過500萬元)的資助。


同時,還有一些地方的流片政策對也對芯片制程制定了相關要求,如上海和無錫,這兩地都將45nm制程作為流片補貼的標准。


一方面,上海對實現45nm及以下工程產品流片的設計企業,將給予不超過產品流片費用30%的資金支持,單個企業年度支持總金額不超過1500萬元。


另一方面,無錫則對45nm制程以上流片的單個企業,提供總額不超過300萬元的資金支持;對達到45nm制程及以下流片的單個企業,給予總額不超過600萬元的資金支持。


四、催生我國IC產業發展四大陣地


在國家及各地政策的多方推動之下,中國IC產業逐漸成爆發式增長,整體實力水平進一步提升。


隨著近年來物聯網、AI和自動駕駛等新一代技術的不斷湧現與發展,在各地政策的推波助瀾下,一方面老牌的半導體企業抓住機遇進一步強大與深耕;另一方面,在特殊的國際環境和時代背景下,蓄力已久的潛力股也一躍而出,逐漸成為IC產業中的重要勢力。


這些企業不斷地推動著我國IC產業整體格局的壯大與發展。若從企業的地理分布來看,我國的IC產業發展可分為四大陣地,分別為京津環渤海地區、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和中西部地區。


今年11月,魏少軍教授在IC行業盛會ICCAD上指出,2019我國IC銷售額預計將達到3255.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6.3%。


其中,京津環渤海地區預計為626.5億,同比增長4.7%;珠三角地區預計為1247.2億,同比增長37.4%;長三角地區為1093.2億,同比增長29.5%;中西部地區為288.5億,同比增長27.2%。


1、京津環渤海地區


北京是我國最早發展IC設計業的重要城市之一,曾長期居於龍頭地位。


經過多年的發展,北京目前在IC設計領域已聚集了紫光展銳、智芯微電子和兆易創新等重要的IC設計企業,其中在AI芯片設計方面也有如寒武紀和地平線等創企形成的重要產業集群。


同時,北京年營收超過1億人民幣的企業為44家,占全國的21.15%。其中,紫光展銳在2018年營收為73.03億人民幣、淨利潤2.55億,並隨著我國科創板開板,該公司也正在准備沖擊科創板上市。


此外,落戶北京的AI芯片創企寒武紀自2016年成立至今,已獲得交易金額達數億美元的B輪融資,其市場估值為25億美元。


2、珠三角地區


長期以來,深圳一直居於珠三角地區IC產業規模的首位。


2018年,深圳的IC產業總規模約為89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4%。深圳在IC領域的設計業發展最為強勢。


其中,海思則憑借著對華為麒麟、昇騰和巴龍等芯片的研發設計和供給,連續多年來一直坐擁著國內IC設計企業第一的寶座。


據市場研究機構DIGITIMES Research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海思在2018年營收為75.73億美元,同比增長34.2%,在全球排名第五,占Top 10企業總營收9.3%。


另外,珠海也是珠三角IC產業發展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2018年,珠海IC產業營收約為60億人民幣,僅次於深圳,居於珠三角第二位。同時還擁有如全志科技和炬芯科技等重要產業鏈企業。


3、長三角地區


上海是我國長三角地區IC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據上海IC行業統計網(SICS)數據顯示,2018年上海IC產業銷售收入為1450.5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2.9%。其中,IC設計業的銷售收入為482億人民幣。


現在,上海擁有中芯國際、紫光展銳、華虹宏力和上海兆芯等百餘家IC產業鏈企業。


其中,國內芯片代工巨頭中芯國際發布的最新一季財報數據顯示,其2019年第三季度營收為8.165億美元,環比增長3.2%,同比下降4.0%;淨利潤為8462.5萬美元,與去年同期的759.1萬美元相比一路高歌猛進,同比增長1014%。


除了上海之外,長三角地區還有杭州這一支重要的IC產業發展主力軍,嵌入式CPU供應商中天微、集設計、制造和封測為一體的IDM芯片廠士蘭微、數字電視IC設計企業杭州國芯等,都在半導體相關技術和環節上不斷攻堅,為杭州打下了紮實的IC產業基礎。


4、中西部地區


今年7月,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局副局長李崗談到,成都高新區的2018年IC產業總產值為890.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0.6%。


同時,當地已有英特爾、德州儀器、聯發科和紫光展銳等重要企業項目入駐,進一步推動成都在5G、功率半導體、北鬥和IP核等方面的研發技術實力。


除此之外,西安在我國中西部地區的IC產業發展勢頭也較為可觀。


2017年,西安的IC產業規模已從2011年的100多億人民幣增長至600多億。同時,其IC設計業規模也從2017年的70多億增長至101.4億,同比增長約44%。


結語:我國IC產業爆發式增長,但仍有缺憾


自2014年《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出台至今,雖然僅寥寥五載,但這一項國家重大政策方針深深地刺激了各地政府的敏感神經,我國IC產業在新世紀的發展一呼百應。


一方面,各地政府集資金、人才、補貼和生態等多方面的全力推動,為IC產業的發展鋪平了道路;另一方面,我國IC產業發展已從最初的低端技術生產邁過了高端產業鏈的關鍵性門檻,整體產業鏈的結構愈加穩固與合理化。


但我們將目光放至全球,現階段我國IC產業的發展依然與國際前沿水平存在一定的距離。2018年,我國半導體制造十大企業銷售收入為1189.6億元,其中,外資晶圓制造企業的占比仍超過一半,以686.3億元的銷售收入,占總銷售的57.7%。


披荊斬棘無疑是對我國IC產業發展的最好詮釋。如今,不管是核心技術人才、自主可控技術等IC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我們都面臨著國內設計和制造業短板,以及國外貿易戰和科技競賽激烈的特殊環境。


未來,如何抓住5G、AI和物聯網等新一代技術機遇,讓我國IC產業進一步提速發展,在國際科技舞台上迸發出巨大的能量,這還需我們不斷地思考與探索。

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